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380号,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坐落于此。在纪念馆序厅,墙上最突出位置刻印着两段红色文字,吸引人们纷纷驻足凝眸。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这是2017年8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的话语,将人们的思绪,带回那段革命岁月。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讲解员在为观众讲解
危急关头的抉择
1927年春夏,正当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际,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宣告失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示了一组数据: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万多人。“这是1928年党的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很多革命先烈都在那时英勇牺牲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副研究馆员刘小花告诉记者。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将我们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悬挂着一张南昌起义前我们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兵力概况表。当时,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所辖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是由共产党人叶挺指挥的;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第七十五团是以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为骨干编成的,第十师第三十团是为共产党所掌握的:第二十军是由接近共产党的贺龙(在起义后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指挥的。在南昌,还有原由朱德指挥的受共产党影响的第五方面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这些部队,是党在大革命时期培植和给予重要影响的正规革命武装的主要部分,也是举行南昌起义的主要军事力量。
1927年7月27日,领导南昌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简称前委)在江西大旅社成立,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周恩来任书记。
7月28日上午,周恩来来到第二十军军部会见贺龙,告知起义计划,并以前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军总指挥。
7月31日,前委决定8月1日凌晨举行起义。

▲江西大旅社喜庆礼堂内景
英勇无畏的战斗
南昌市子固路165号,南昌起义贺龙指挥部旧址。大楼三层临街窗口,3个白色箭头,指示着当年弹痕所在位置。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举行南昌起义!
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歼灭南昌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城。聂荣臻、周士第在南昌附近的马回岭,将第二十五师的大部分部队也拉出来参加起义,于8月2日赶到南昌。
起义胜利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宋庆龄、邓演达、贺龙、周恩来等25人被推举为委员。起义部队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贺龙为代总指挥,叶挺为代前敌总指挥。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序厅的组合雕塑
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惨遭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面对生死抉择,共产党人选择用生命捍卫信仰,积蓄力量准备武装暴动。信仰犹如导火线,打响了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有一面墙,镌刻着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在这面墙前,倾听讲解员讲述背后的故事,让人感慨,信仰的力量如此强大。
2020年8月1日,纪念建军93周年的日子,纪念馆迎来一位白发老者,他是南昌起义参加者陈昌(又名贾佐)的儿子陈龙狮。陈昌在南昌起义后作为我党隐蔽战线工作者,深入敌后20余年,新中国成立后遭遇错捕、被误解,却从未放弃过信仰,一直在为恢复党员身份而努力。
陈龙狮两岁时,父亲去世。陈昌临终前拉着妻子的手念叨:“把我们的孩子养大,让他们成为革命事业接班人。”1981年,中组部为陈昌恢复党籍,2020年陈昌的名字进入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我愿一直做纪念馆的志愿者,把革命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陈龙狮说。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有这样两件文物,真实地记录了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历史。
“今收到贵会慰劳革命将士捐款壹万元正。此致。江西民众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这是一张收条。
“昨日收存贵会转来之慰劳捐款,已由本会黄道、罗石冰两常委分别送交十一军与二十军两政治[部]主任领收……”这是一封回信。
纪念馆玻璃展柜内,陈列着国家一级文物——两张泛黄的传统红色竖行“八行笺”,这是当时江西民众为起义军将士捐款的见证。
南昌起义时,慰劳前敌革命将士委员会的负责人之一是朱大桢,他是当时国民党左派人士。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让朱大桢认清了国民党的本质。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取得胜利,让朱大桢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1927年8月3日,朱大桢将募集到的一万银元送到了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这时的江西省党部是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组织。中共江西省委负责人之一罗石冰接受了这笔捐款,并当即为朱大桢开具了收条。“一万银元是什么概念?”讲解员向围在展柜旁的参观者们介绍,“当时一个家庭一个月收入是3块银元,一万银元是一大笔钱,这都是群众自发捐来的。”
8月4日,罗石冰又给朱大桢写了一封回信,告知他这笔捐款的详细去向。
“收条和回信饱含着浓厚的军民情谊,民拥军、军爱民的鱼水情自人民军队诞生的那天就开始传承。”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保管科科长、副研究馆员刘小花说,“这两件文物也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纪律严明、严谨细致、光明磊落、有始有终的工作作风。”
无声的文物,历史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