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来时路 永远跟党走 | 金茂绿建在京党支部联合组织参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发布时间:2022-03-14 作者: 来源:

为深入感悟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思想,3月11日,金茂绿建在京党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前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故居)进行参观,了解陈独秀与《新青年》的光辉往事,以革命活动旧址为生动教材,引导全员从党史中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担当作为。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箭杆胡同20号的一处四合院内,那间看起来并不惹眼的院落隐蔽在曲折幽深的箭杆胡同里,在百年风雨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1917年,陈独秀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创刊不久的《新青年》编辑部也从上海随迁至此,让这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动荡的岁月和先进的精神在这里发生了激烈的化学反应,众多寻求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在这里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等历任主编以笔为刀,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民主、科学的理念,汇聚形成了新思想的洪流,掀起了五四运动的浪潮。

四合院分为北房和南房两部分,北房三间正是当年《新青年》杂志的编辑部,南房则是陈独秀及其家人居住的房间。2020年3月,北京市将《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进行保护修缮,内设“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和“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

北房——“历史上的新青年”

北房展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进步报刊的旗帜”“分化与抉择”“革命思想的先驱”“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五大部分内容,见证了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的历史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展示了《新青年》杂志的印刷成品,大家纷纷现场体验了《新青年》杂志封面印刷过程,通过亲手印刷,对《新青年》杂志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清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进步报刊的旗帜”展示了在五四运动前后,以《新青年》为旗帜,各地传播文学的“四大副刊”,各地进步期刊为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广阔舞台。参观过程中,大家认真听取展馆线上解说,观看报刊内容。

在“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展区,大家现场戴起耳机倾听《国际歌》,在歌曲中感受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以及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

南房——“陈独秀在北京”

“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分为“任职北大”“战斗在新文化运动前沿”“在五四运动中”“南下建党”四个部分,简要展示了陈独秀的生平经历、在京期间的主要活动与历史作用。大家阅览了1920年9月至1926年7月间《新青年》杂志刊登的文章仿真再现,在200余篇文章和通信手札的展示墙前久久驻足讨论。犀利的笔锋背后,是那一代进步青年对科学理论的孜孜以求,是对创造新世界伟大斗争的义无反顾,是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社会最美好理想的无上激励,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初心和使命。

旧址展览和热播剧《觉醒年代》充分联动,剧中的皮箱、雨伞等道具摆进了展厅,院内配置了电视剧中的竹桌椅供观众感受、休息,大家在休息的同时还不忘激烈讨论陈独秀、李大钊等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所需要的思想启蒙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各自对《新青年》杂志的认识。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通过开展此次参观学习,全体党员、积极分子深入了解《新青年》杂志的历史,真切地体会到了党的蓬勃精神气质,并纷纷表示,在那个民穷国弱、山河破碎的年代,无数优秀青年怀揣爱国之心,前仆后继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而强大的中国抛头颅、洒热血,贡献才智、青春乃至生命,如今祖国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为新一代,将以革命先贤为榜样,矢志不渝,接续奋斗,致知力行,奋楫争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新闻中心
日期:2024-03-02
浏览次数:14
日期:2024-02-03
浏览次数:4
日期:2024-01-26
浏览次数:0
日期:2023-12-29
浏览次数:5
日期:2023-12-20
浏览次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