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青春——中化农业“新芽”成长记

文/

齐雪 农业事业部党群工作部

扎根田间地头的中化青年们,用勤奋和付出谱写青春的凯歌

在中化农业,有这样一群年轻的MAPPER,奋斗在服务“三农”的第一线,为农民朋友送去技术支持。在这里,他们有一个统一的昵称——“新芽”,就像春天里刚萌生的嫩芽,是中化农业服务、创新、决胜的生力军,在实现MAP战略的道路中,他们正在加速狂奔。

“杠”上贫困县

曹赞2016年7月入职中化,刚刚参加完新员工培训,公司就派他到贫困旗——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参与水肥一体化项目。在阿旗,曹赞和同事们为新平村抢装滴灌设备,连续忙碌了四个昼夜,设备顺利投入使用后,他持续跟踪作物的后期病虫害防治,确保产量稳定提升。

半年后,曹赞又被派往内蒙地区另一个贫困县——赤峰市林西县参与盐碱地改造项目。林西县自然条件恶劣,盐碱地上庄稼产量不高。曹赞与县农业局工作人员一同进行取土测土工作,共取土样百余份,制定出详细施肥方案几十份。通过对不同作物实施不同的科学营养方案,当地甜菜、马铃薯、玉米、西瓜等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之提高。

曹赞和同事们的努力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林西县五十家子轿顶山村唐书记握着曹赞的手说:“就咱村这地,经过你们的专业指导,作物长势喜人,部分地块还实现产量零的突破,大家都感谢中化啊!”

每当有人问起曹赞“这样的工作苦不苦”,曹赞总是笑着说:“大小伙子的,怕啥苦啊!当地农户连生活都还很困难,相比起来,我的付出不算啥。”如今,曹赞又前往国家第四大贫困旗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开展MAP技术服务,并配合在该地建设一座MAP技术服务中心。

用技术帮助农户把地种好,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实现脱贫,中化农业的MAPPER们正在做着实打实的工作。

“小年轻”有硬实力

刘洋的工作地点在黑龙江,入职2年多的她,在持续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更在为取得农民朋友的信任不断努力。在黑龙江地区,中化农业服务了众多种地规模超过1000亩的种植大户,这些种植大户经过多年耕种,经验丰富,自认为是种地的“老把式”了。“博士硕士不如‘老把式’,我都种了一辈子地了,你们这些小年轻能行吗?”这是最初时农户们常说的话。在为这些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服务的时候,刘洋还真得跟他们“斗智斗勇”。

因为地块面积太大,担心种不过来,每年春耕时期,都有农户着急播种,而提前播种会因为年际气候的差异带来不同程度的种植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刘洋一方面要稳住农户,向他们讲解过早播种存在的风险,劝他们不要贸然抢前播种;一方面还要密切关注田间耕层温度波动,确保在安全条件下启动春播。

为了能够采集到准确而具有代表性的土壤温度数据,刘洋和技术服务团队的小伙伴们常常在凌晨三四点钟就到田间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及时向农户反馈。遇到前来“抢播”的农户,他们尽全力用科学的测量数据和专业的技术知识说服他们,确保不违农时,不误农时。有些老农不听劝,非要“抢播”,刘洋就会“吓唬”说:“现在不听话,到时候收成不好我可没办法了。”看到了这一季的收成后,第二年农户们就不再“抢播”了,而是争先恐后向刘洋询问土壤温度的数据。

现在,当地的“老把式”遇到问题都愿意找刘洋咨询。刘洋用专业技术,证明了“小年轻”一样可以把地种好,而且能种得更好。

抓虫子的小胖丫

秦昊东是MAP事业部吉林区域的一员,从事土地托管相关工作,主要负责植保方面的技术支持。她性格开朗,特别爱笑,对待农户格外热情,长期驻扎在双辽的某个村里进行技术服务和业务推广 ,“摸爬滚打”一年多,大家都不把她当外人了。

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的秦昊东,学的是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每次下地进行农技服务,她的腰间都要绑上抓虫装备,在地里碰到有用的虫子就捡到腰间的小瓶里,带回到基地养着看习性,或者做成标本方便后续研究。老乡们都叫她“抓虫子的小胖丫”,每次隔着老远看到她,大爷大娘就挥着手喊:“抓虫子的小胖丫儿又来啦。”

秦昊东把当地农户当成亲人。赵大娘家是最让她牵挂的一户,家里常年只有老两口,大爷身患重病,儿女不在身边,家里的重任全都落到了大娘身上。尽管她家托管的地块很小,地形非常不适合机器作业,但是秦昊东和同事还是找到了解决方案,23.4亩地整整种了两天时间。

秦昊东在赵大娘家的地里一忙就是一天,大娘看着心疼,到了中午摘了新鲜韭菜,配上自家的土鸡蛋硬是给秦昊东做了顿韭菜盒子。虽然是再普通不过的农家饭,但秦昊东却觉得格外好吃。

在这份朴素的工作里,秦昊东找到了最真的感情。

建站小能手

胡昊是中化烟台的一名员工,公司主要从事水溶肥料的生产。胡昊的工作是推广中化农业的专利产品——智能配肥站,同时配合水溶肥的销售和技术指导。

刚接触配肥站时那“痛苦”的经历让胡昊记忆犹新。胡昊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公司厂区里建一座智能液体配肥站1:1的模型,但当时手头全部的资料就是几张成品照片。虽然之前没有接触过配肥站,也不懂配肥站运行原理等,但胡昊欣然接受了任务。

在中化农业合作伙伴的种植基地,通过反反复复的沟通、学习,胡昊终于掌握了其中的门道,从基础架构的焊接制作,到PVC管的连接、电磁阀的放置,和同事们逐一推敲,一个个困难攻克,奋战了20天,终于赶在100多名山东大客户来参观之前顺利完工,自此胡昊迈出了建站的第一步。

通过持续探索和实践,胡昊很快掌握了独立建站的技术。带着新的使命,他走出熟悉的生产车间,走到田间地头,开启全新的工作模式。他开始为基地农场客户讲解智能液体配肥技术的好处,讲述技术能带来的高效;为客户提供水肥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每个基地量身定制适合的智能配肥技术套餐;出差到全国各地,实地协助分公司同事建设中化智能配肥站……

随着智能配肥站被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胡昊的工作也越来越忙。每月平均出差20多天,已经成为胡昊的工作常态。胡昊说他喜欢在路上,喜欢被人需要的感觉。

带着一份对农业的热爱和对农民的感情,胡昊收拾好行装,再次出发。

冉冉新星

李方林是中化化肥江西分公司的一名员工,从实习开始就与中化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实习初期,李方林被分配到江西吉安大区,负责安福县市场,这对当时尚未毕业的李方林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

2016年,安福市场复合肥销量下滑至300吨,形势十分严峻。李方林想着拼全力把销售搞上来,于是,早上五六点钟起床是常事,坐车几个小时赶到村里拜访农户也是常态,建示范田、跟踪服务、开农民会、跑经销商门店,他忙得团团转。植保专业出身,却要制定市场营销方案,李方林一点一点地攻克难关。

事实证明,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到了2017年,安福市场复合肥销量突破1000吨,同比增长233%。

作为优秀实习生,李方林毕业后进入中化化肥江西分公司,继续为服务“三农”而奋斗。技术是中化农业的生命力所在,在鼓励全员学技术的氛围下,在新的起点,李方林逐渐开始了自己的转型。

他开始对照所学的知识,给农户提供解决方案。在中化农业农艺师团队执着务实、科学严谨的精神影响下,李方林逐渐掌握了水稻、柑橘等作物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田间管理实践经验,成为了一名助理农艺师。在中化农业举办的第一届农技大比武上,李方林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全国新星组的优胜奖。

“得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督促自己不断学习,只有掌握更多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李方林这样说。

新鲜青春,田陌生长。在中化农业,还有许许多多的“新芽”,奋斗在田间地头,服务在农村一线,他们的青春,在祖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闪耀,在农民的心底发光。

浏览: 743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