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封面
  • 杂志目录
  • 下一页
  • 浏览情况
  • 往日期刊
  • 主办
    中化集团办公厅
    总编辑
    张宝红
    编辑
    郭凤琳 胡启林
    徐珊 陈路路
    设计统筹
    王向东
    编辑部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1116室
    电话
    010-59568089
    010-59568098
    传真
    010-59568890
    邮箱
    本刊文章版权受法律保护,如欲转载,请与《新中化》编辑部联系
    内部刊物,免费赠阅

从北美模式看中国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文/

汤可攀 中化农业 农业综合服务站项目总监

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即技术和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流价格,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食为民天,农为正本,农业问题关乎国运。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40年里,党中央每年下发的第一号文件,有20个与“三农”有关,其中从2004年开始,已经连续15年聚焦“三农”。

农业安全十分重要,农业问题也十分棘手。今年以来,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聚焦两个核心领域:高科技与农产品。美国通过贸易战封锁我国高科技领域,而中国则通过减少采购美国农产品还以颜色。且不论贸易战的策略与得失,有一个问题值得好好琢磨:为什么选择农产品?

我国是世界最大粮食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粮食净进口国;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也是我国农产品的最大供应国。2017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农产品241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总金额的19%。其中,美国大豆占据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30%以上。从贸易战的角度来说,中国选择美国农产品作为打击对象非常精准。另一方面,又显现出些许无奈,且关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粮食安全问题阐述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战略,提出了“饭碗论”“底线论”“红线论”等。总书记的关切表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其实就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问题,解决途径则是要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农业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发展阶段。首先,工业化进程中工农业差别化发展使得城乡差距拉大,已经走到极限,必须进行调整;其次,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间均衡发展、调整收入分配;再次,传统农业的海绵作用所剩无几,而环境承载能力也已达到极限,不可持续。因此,中央近年陆续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土地集约化”“三权分置”“乡村振兴”等政策、举措,而目标就是通过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来解决粮食安全这一国之根本问题。

现代农业三种模式

农业现代化就是学习并借鉴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与经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即技术和知识,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流价格,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发展现代农业,美国经验值得借鉴。美国农业人口约284万,实现了近4.5亿吨粮食产量,其人均占有粮食超过1吨,是世界粮食生产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一半。

细分来看,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0%,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65%,居世界第一;大豆产量占35%,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67%,居世界第一。在单产方面,美国玉米单产比我国高42%,大豆单产比我国高50%。

我们通常把美国这种规模化经营、高度机械化、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称为北美模式。虽然名为北美模式,但其实除了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该模式的应用范围也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北美模式的核心特点是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

另一种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式是日韩模式。不同于北美模式,日韩模式受制于土地规模,主要以经济作物为主,依靠技术和产品创新来提高效率、创造高附加值,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

欧洲由于国家分散、大小不一,因此一定程度上是两种模式的混合体,德国、法国等大国具备一定的耕地规模,加之对粮食安全的考虑,因此有一定北美模式的特点,而荷兰等国受制于耕地面积,选择了与日韩模式类似的道路。

美国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不管用哪种模式,所有现代化农业背后都是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以产业竞争力全球第一的美国马铃薯种植为例:

产前环节,科罗拉多州圣路易斯山谷建有全球最好的马铃薯研究中心,在美国农业部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支持下为马铃薯产业持续不断提供优良品种。

生产环节,专业实验室为农场提供土壤与植株检测服务,并据此设计完整的作物营养与植保方案,由覆盖全美的农业服务站直接为农场提供配肥配药与施肥打药服务,农场主并不直接从事种植过程中这些专业工作,而是聚焦于农场规划与农产品经营。

产后环节,美国马铃薯收获后加工转化率高达70%,全部由专业化加工厂承接,其收获机械、运输车辆、仓储设施全部为马铃薯专用,效率惊人。目前,美国马铃薯主流收获机械可同时收获12垄以上,而国内连6垄都达不到。

同样,为种植提供服务的农业服务站本身也是专业分工的产物。美国有1万家左右的农业服务站,根据覆盖作物不同,为周边50-150英里范围内的农场提供服务。围绕农业服务站这一细分领域,有专门的设计公司、建设公司、设备制造商、自动化供应商以及原材料供应商,这套完整的专业化服务体系,确保农业服务站能为农场提供最准确、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样,围绕农业生产还有很多服务,包括农业贷款、保险、流通服务等。除上述各项专业领域分工外,美国还围绕马铃薯产业制定了数百项标准,为规范产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中国生产马铃薯的成本较美国高50%以上,而平均亩产还不足美国的60%,差距颇大。

MAP战略的差异化对标

中国农业发展的硬约束是人多地少,这也是变革难的根源。

2017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但反过来也意味着还有5.8亿的农村人口,剔除事实上已经进入第二三产业的人口,仍有3亿左右的农民。也就是说,我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仍占到总人口20%以上。无论北美模式还是日韩模式,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到总人口的2-3%。换句话说,2-3%的农业人口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虽然总体上人多地少,但分布不均衡还是给农业留出转型发展的空间,也为中化农业参与中国农业发展带来机会。2017年,农业事业部提出MAP(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latform)战略,以现有产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为依托,聚焦解决“耕地适度规模化”和“把地种好”两个根本问题,致力于为规模种植者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生产全程解决方案,实现“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最终,通过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

那么,MAP战略如何有效落地?当下,团队正在因地制宜进行探索与实践,其中,模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划分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被称为胡焕庸线。该线西北侧为半干旱—干旱地区,包括东北部分地区、内蒙古、华北北部、西北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土地面积较大、适合规模化生产,MAP战略可参考北美模式;长江流域及以南湿润地区人口较多、土地分散且不平坦、适合果蔬种植,MAP战略可参考日韩模式;而中部的半湿润地区,包括东北大部、华北大部、黄淮海及江汉平原,土地有一定规模和集中趋势,但整体人口较多,土地仍较分散,且以大田种植为主,MAP战略可参考欧洲模式即混合模式。

7月26日,在集团总裁张伟见证下,“中化现代农业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该技术服务中心以美国、加拿大的农业服务站和服务模式为学习对象,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迈出里程碑式的一步。未来,中化农业将继续全力推进MAP战略,完善正蓝旗技术服务中心在全程植保、土壤改良、联合收获、智慧农业等方面的功能,并加快在北方规模化农牧区的服务站布局,以点带面,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农业发展、粮食安全作出更多贡献。

浏览: 695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