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银丝边眼睛、低沉而缜密的话语,人如其名,于春睿总是给人沉着、稳重的印象。
于春睿1993年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简称沈阳院),从事农药合成工艺研究工作。工作中,他刻苦钻研,三年后便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向浙江一家农药厂成功转让技术。2006年,他便成了沈阳院农药所农药工艺室的专题组长。
当专题组长不久,于春睿赶上农药所第一个招标项目,向厂家提供除草剂莎稗磷。从发布招标通知到招标当天只有短短4天时间。招标当天,就在其他专题组还在汇报技术方案时,于春睿已经带上合格产品样品、中间体谱图来到了专家面前。
中标后,由于莎稗磷熔点低,难合成固体结晶,开发新工艺成为摆在于春睿面前的难题。他废寝忘食,终于在半年内成功开发出了适于工业化的莎稗磷安全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并在中化集团下属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简称“沈阳科创”)进行了工业化生产。由于产品质量过硬,由沈阳科创生产的莎稗磷迅速获得市场认可,2008年,其成为我国防治水稻稗草的理想升级换代产品。
2010年,“莎稗磷工业化生产技术”通过了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年,该项目获得了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又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做什么都要主动,要提前做好,不要等出了问题再去做”。这是于春睿做事的原则,也是对团队提出的要求。
2006年,在于春睿当专题组长时,农药所给专题组下达了开发杀虫剂吡蚜酮任务。不长时间,于春睿带领课题组人员解决了多项技术、工程难题,成功开发出吡蚜酮清洁生产工艺。
2007年,一家国际知名农化公司进行全球招标采购吡蚜酮原药,于春睿专题组便以工艺先进、产品含量高、生产成本低、三废少的优势一举中标。在沈阳科创进行试生产期间,两条生产线均一次性试车成功。2011年该项目成为沈阳科创第一个原药年产值上亿的农药品种。
为了保证好生产,于春睿带领专题组主动协助沈阳科创解决问题。他凡事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积极准备备选方案。同时,他们还主动为沈阳科创进行工艺优化,改进后的莎稗磷工艺在设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产能翻了一倍。
多年来,于春睿主持及参与完成的多个研发项目实现了工业化,并已成为我国农药市场上的主流品种。现在,于春睿又踏上新的科研攻关征程,他主持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绿色生态农药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项重要子课题,让我们期待于春睿和他的团队的好消息。
作者:李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