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感言

寻找“玉米王”

时间:2012-11-02     来源:中化化肥
视力保护色:

从6月28日在辽宁省新民市启动到测产验收圆满结束,中化化肥与农业部共同组织的“中化杯玉米王挑战赛”活动历时三个月,参与的农户高达15000户,行程逾2万公里……作为工作人员,寻找“玉米王”的这段经历让我记忆深刻甚至可以说终生难忘。仅以此文记下我们走过的那些偏僻地方、遇到的那些淳朴农民、经历的那些辛苦事情、见证的那些丰收记录……

那晚,青纱帐中的星火点点

9月末的哈尔滨已是凉意浓浓。凌晨5点半,担负着寻找“玉米王”使命的一行人在宾馆前台会合。我们的阵容可谓“豪华”:农业部的纪绍勤处长、黑龙江省农委周处长、玉米专家谢瑞芝老师以及黑龙江卫视、农资导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等。

按照计划,我们需要完成肇东市、青冈县和望奎县的测产。在辽阔的东北平原上,从一个地点赶到另一个地点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由于天气预报第二天有雨,为把最后一个试验点测完,一行人马不停蹄地奔波,午饭直到下午两点多才在半路上的一个小饭馆草草解决。到达望奎时,天已擦黑,村庄犬吠炊烟,东北大平原慢慢地被夜色笼盖,空气清新中带着逼人的寒冷。农户见到我们,很感动也很兴奋,一直念叨着:“我们家种玉米种这么多年,还第一次有省里和企业的专家来指导。现在连国家的专家都来了,我老高兴咧。全村老百姓都觉得我这回特别牛!”看天色已经越来越黑,“今天一定要把这个点测出来”成为所有人的目标。于是,大家匆匆地开始张罗:掰玉米、扛出来、称重、脱粒……

东北的秋寒刺骨,但不知为何玉米地里的蚊子仍特别多,一咬一个包,大小就跟玉米粒儿一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黢黑里,测产队伍一个个拿着手电筒或手机在那里掰玉米,一人多高的青纱帐里星火点点。我突然说:“哎!我们像不像偷苞米的贼啊?”也不知谁回答一句:“有这么笨的贼吗?”笑声传遍了青纱帐。

掰好的玉米装袋后,大家凭借着微弱的光源,深一脚浅一脚地扛到地头。没有电,测重时就打开汽车前灯照明。等全套测产程序完成,已近深夜12点。

奔波劳累了大半天,大家才想起来还没有吃晚饭。在县城投宿一家小宾馆后,在附近找了一个小店,十几分钟就扒拉完了——因为还要给玉米扒皮、脱粒、称重。测算完产量,已经凌晨两点。当天最高记录938公斤,就是诞生在望奎县这个试验点。大家感叹地说:“起早贪黑,不白忙活”。

风雨同行

第二天凌晨,望奎开始下雨。我们的车队冒雨四个小时赶到海伦市,而大雨也一路尾随而至。秋雨绵密,青纱帐里玉米挺立,大家都在犹豫是否要冒雨测产。粗略计算了一下时间,根本不容再耽搁,于是大家伙一咬牙,豁出去了:“冲!”一个个穿着雨衣、踩着泥泞就扎进了玉米田里:量田块、掰玉米……所有人身上都湿透了。

为保证测产时水分不至过大,掰下来的玉米要带着皮运到屋子里,然后赶紧扒皮、脱粒——每个人都冻得哆哆嗦嗦,上了年纪的人更是脸色变得苍白。测完已经是下午2点半,匆忙吃饭后又经过八个多小时雨中的颠簸,赶到了龙江县。此时已经晚上11点多,街道冷清,灯火稀少。连轴转的忙碌和辛苦已经让人疲惫到了极点,没有了说话的力气。

第三天早上6点钟,测产队伍抵达头站乡。也许天公怜惜,我们难得地遇到了不下雨的天气。此时大家都很兴奋,因为这回要测量的第一个试验点全程使用了中化化肥的肥料、农药、技术服务——“检验我们工作的时候了!”专家们一丝不苟地按照程序测算出了亩产:977.88公斤!这个数字让大家精神为之一振。

就这样连轴转了几天,好容易忙得差不多,我们刚刚松了一口气,忽然意识到已经进入国庆放假期间,身在农场的我们很难买到回程票了。在农场等我们的专家李金海打趣地说:“我们不是不想回家,找不到每亩地产1200公斤的苞米田,我们不能回去!”拖延了两天,奔波数百里地去买车票、机票,我们一行人才分别回了家。

与黑龙江省的测产验收工作同时,辽宁省“玉米王”测产工作也在紧张地进行,也同样经历了起早贪黑、顶风冒雨的过程,大家开玩笑说:“咱们中化的人,真是呼风唤雨啊。”

见证丰收的喜悦

国庆后,测产队伍再次出发,这次目的地是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早上气温只有4度,秋风瑟瑟,冻得大家无不缩头袖手。当我们到达乾安县赞字乡父子村3社程昆家的玉米田时,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邻里乡亲。

程昆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虽然乾安县属于吉林省半干旱地区,土壤已经盐碱化,但是先进的种植技术再加上中化复合肥良好的肥效,使得他家的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都格外“引人注目”。这次能让农业部的领导和专家来测产,更是引来周边农民朋友们的羡慕,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都想亲眼见证玉米大丰收。

测产结果令人欣喜,1034公斤的亩产可称吉林省半干旱地区的状元。程昆和他的家人听到测产结果时,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握着我们的手连连称赞中化化肥好。我们心里更是高兴,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让农民们亲眼见识了中化肥料的效果,这种眼见的事实比任何宣传都有效,能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对我们来说也是最好的鼓励。

回想起这次寻找“玉米王”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我无法用华丽或煽情的文字去描述过程的艰辛和快乐,因为是平凡的人们在平凡的时间里做着平凡的工作。而一切丰收,本就是从这琐碎的付出中得来,亦本是流水般的自然和简单。

作者:杜树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