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准备,原油期货的上市工作正在衔枚疾进。经济观察报获悉,目前,备受瞩目的原油期货合约方案细则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标的主要有包括中东原油和胜利原油在内的八个品种,后来又变成七个;初期讨论的人民币或者美元计价,后期确定为人民币。
上海国际能源中心(以下简称“能源中心”)正在牵头制定配合原油期货实施的相关环节具体操作办法,争取年内完成上市。7月底,上海能源中心完成了原油期货检验细则,即将征求意见,后续还会出台相关配合细则。
作为亚太区重要的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原油期货的上市增加亚太区原有定价的话语权,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
检验细则出炉
“合约标的设计开始主要有中东原油和胜利原油在内的八个品种,后来又变成七个;初期讨论的人民币或者美元计价后期又调整为人民币。”一位参与方案研究的人士透露,虽然初稿已经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但是不排除最后细节会有变化。之所以如此小心斟酌,是因为原油期货的标的事关各个地区能源安全。而作为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又关系到外汇管控、税收政策和海关管理规定。
按照证监会副主席姜洋的规划,原油期货将在今年年内上市,但是实际进展还有待于国务院审批和各项配套措施落地。
经济观察报记者从具体操作方上海能源中心了解到,近期该中心在沪举行原油期货检验细则研讨会,中石油、中石化、中化等大型商业原油保税仓库以及管道公司、原油码头、石油贸易企业、质检机构等20余家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对原油期货合约、原油期货交割制度以及标准仓单和原油期货交割检验细则进行了讨论。
上海能源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原油储运过程中的损耗与贸易交接计量,以及原油品质的质量控制与数量管理等问题。
据其介绍,由于在交割业务涉及境外机构参与以及采用期货保税交割模式,涉及与国际原油现货贸易市场的对接,因此必须明确品质、计量、仓储、运输、安全等方面的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衔接与具体操作办法。上海能源中心与我国检验认证集团以及国际上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ITS等主要质检机构、原油贸易仓储企业、国内外大型石油公司等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制订了符合国际通行惯例、高效、安全、便利的原油期货检验细则,并将在合适的时候向全市场征求意见。
另外,能源中心标准仓单系统目前已经完成设计,并与交易系统一起在相关会员单位分饰国内外客户、会员、交割仓库、海关、交易所等不同角色,就期货交割相关业务流程进行了现场模拟操作和联调测试。后续还将进一步对系统进行完善与优化。
上述有关负责人介绍,原油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试点的第一个品种,在市场准入、规则制订、风险管理、国际接轨等方面有大量的难点需要精心研究,妥善解决。检验细则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原油期货检验细则目前已经成文,将进行行业意见征询后上交有关机构审批,后续还会有相关细则陆续出台,这将意味着距离原油期货的面世又走了关键一步。
目前,由证监会牵头的原油期货主要合约方案在北京相关部门进行内部会审,待国务院审批后,将会有相关部委进行配套政策的出台,比如税收政策、外汇政策、海关等相关配套制度。
直指原油定价权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提起,到2003年上期所开始筹备,2012年被写入政府重点工作报告,再到2013年在自贸区成立专门的运作平台上海能源交易所,原油期货的推进进展越来越快。而另一方面,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据统计,非OECD国家的石油消费比例已从38%上升到50%以上,超过了OECD国家,亚太地区石油消费的比例从23%上升为34%,超过了欧洲和北美。但是亚太地区原油贸易缺乏一个能高效、准确反映本地区供需关系、既有利于提高出口国积极性、又有利于维护进口国利益的价格基准。在油价方面,现在常常出现北美和欧洲“打雷下雨”,中国和亚洲却需要“打伞”的情况。
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褚玦海曾表示,我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由于缺乏能准确反映我国市场供需变化、季节性习惯、消费结构的原油价格体系,进口原油价格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国际市场,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和石油相关产业影响巨大。
原油期货将形成亚太地区的市场价格中心,从而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一个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
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油期货关系着亚太地区在原油市场的定价话语权,事关中国的能源安全和发展。而从计价收割角度,则可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一家期货公司原油期货分析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个成熟的期货市场离不开一个成熟的现货市场。虽然目前国内流通体制限制了商业石油交易的活力,但是有原油进口权的企业都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很多企业在国际石油市场打拼多年,从现货采购到期货保值都有参与。目前已经有招聘来的外籍原油期货操作的专业人士准备参与这个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相比较BP(英国石油公司)、Shell(壳牌)、To-tal(道达尔)等国际石油巨头的谨慎,国际石油贸易商对中国原油期货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增加了一个价格获利的渠道,如果期货价格合适肯定会进军中国市场。
按照证监会副主席姜洋的要求,原油期货年内推出是一个目标,但是什么时候水到渠成还是个未知数,而原油期货的推出势必将会影响国内外能源定价权格局以及其他期货品种的国际化进程。
“现在市场都在关注原油期货,主要在于其对国内原油市场和亚太能源定价格局,以及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影响,目前国内还没有面向国际机构投资者的期货产品,原油期货的推出将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作者:张云
http://www.eeo.com.cn/2014/0808/2647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