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就业

文/

集团公司董事长 宁高宁

每年中国的总理都要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很丰富也很复杂,对百姓来讲并不易完全把握。百姓关心民生多,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多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内容,如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电信服务提速降费等,在大会上赢得热烈掌声。

在今年的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没有像过往一样太强调GDP,他更强调的是另外一个词:就业。报告里说,要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在参加政协经济界的讨论时,总理也说,就业应该成为首要经济目标。

我听政府工作报告也有十几年了,听惯了对GDP增长的不断追求,也听多了减员增效、妥善安置下岗职工等类似的话。从GDP到就业,这两个词汇的变化,虽然来得悄无声息,但我相信它代表了一个根本的变化、一个理念的变化、一个发展方式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文明的升级。

我们过去习惯了说要发展就要有贡献、有牺牲,当然今天从精神上我们还要这样提倡,但政府工作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之前在十九大报告里中也说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国崛起和民众生活在这里有了明确的连接点。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在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高贵、越来越有尊严的过程。把就业放在经济政策的重要位置,就是把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说到底,就业是最根本的民生。

企业是就业的主要提供者,就业市场的好坏由企业经营好坏决定。政府提出就业目标,并提供达成目标的外部条件,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就业人口素质、通过税收优惠加强产业政策导向等,但最终形成就业的主要还是企业。企业组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商业的、逐利的组织,到了今天,从提供就业机会的角度说,企业是很高尚、很人性化的组织。要不,马克思怎么在《资本论》中说,当时深受资本积累初期残酷剥削的产业工人,他们的贫困同他们所受的劳动折磨成反比呢?!

近二百年来,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变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业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谈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就业机会应该是第一责任。企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如同中国经济整体上由数量向质量转变,企业也会随着战略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员工的就业质量和发展机会。是高水平的企业雇用了高素质的员工、还是高素质的员工创造了高水平的企业?问题走到这里,答案模糊了,资本和人融为一体,这是至高境界,超出了马克思,对企业提出了人文社会的道德要求,更暗含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经济要求。

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经济目标。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主要是平衡就业和通胀,手段主要是货币和利率。八十年前,在世界经济大衰退后,凯恩斯写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就把经济景气、就业水平与政府的货币财政政策建立起函数关系,成为后来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近年来,在经合组织(OECD)每年出版的反映各国民众生活状态的《生活质量(How's life?)》报告中,就业水平和质量是占比最大的因素。美国政治和特朗普的当选及其奉行的政策更是如此。但是,西方国家在不断的经济波动中达成就业目标永远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难题。

中国每年要创造约1200万个新就业岗位。如果说今天在经济目标的理念上就业排在更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体,如果说企业的转型升级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根本是由高素质的人才驱动,如果这些代表了国家发展阶段的升级,那么,企业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可就很多了。

浏览: 5746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