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企业文化 > 员工风采

坚守琼岛的育种尖兵——记“感动中化”人物、中种三亚分公司育种部经理王榕宁

时间:2013-07-03     来源:中种公司
视力保护色:

点此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难忘的中国之声》栏目对王榕宁的采访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三亚,游客们在和暖的海风中流连忘返。然而鲜有人知的是,这里还有一片“与世隔绝”的土地:没有海浪沙滩、琼楼玉宇,只有一望无际的稻田和错落有致的农房。“中国种业硅谷”、“南繁育种圣地”都是人们对她的美称,一群可敬可爱的中种人就在这里默默无闻地耕耘着。中种稻288、II优629、博II优767,这些农民朋友耳熟能详的水稻品种就诞生于这片土地。大家也许只知道它们高产、优质、抗病、抗倒,却不了解在这种种优良品性的背后,凝结着多少南繁人的心血。

中化集团下属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三亚分公司育种部经理、兼中种公司海南南繁育种基地负责人王榕宁,便是这支育种大军中的一名尖兵。这个出生在海南的朴实勤奋的黎族小伙儿,虽然家在美丽的三亚,却毅然选择扎根于200多亩的育种基地,做个地道的“农民”。“管他风吹日晒,管他雷雨交加,培育出新的品种就是对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 这就是王榕宁虔诚而执拗的信念。

辛勤耕耘创佳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育种工作严谨而枯燥、琐碎而重复。

2004年刚进入中种三亚分公司时,王榕宁孤身一人住在师部农场实验田旁一间自己搭建的小平房里。夏日,孤零零的小房犹如火炉上的蒸笼,热气腾腾让人无法入睡。晚上,蚊虫遍布,即使点了两盘蚊香,挂了蚊帐,也无法避免被叮得满身是包。那时老鼠危害也很严重,晚饭后王榕宁经常要下地放置防鼠药。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围绕着试验地杀老鼠,田梗拐角处猛然间窜出一条银环蛇,“咝咝”吐着信子。幸好他脱身较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王榕宁的工作环境。

因为长年在田间劳作,风吹日晒之下,有个头疼脑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多年来王榕宁一直没有请过病假,当身体不适时,他就让当护士的妻子带上药水和点滴下班后到基地去,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睡觉时在家打点滴,从不耽误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中种三亚分公司育种团队的骨干,王榕宁累计自主选育和联合选育审定新品种27个,在7省份审定品种32个次,获得及在申请新品种权6个,在商业化育种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抢抓机遇育“新宠”

每个种子的产品推广,都存在更新换代的问题,水稻品种也不例外。

2008年后,“大路货”逐渐退出海南市场,水稻种子的总销量快速萎缩。为了提升公司竞争力,同时考虑到随着人们对米质的需求不断攀升,王榕宁定下了“保持高产量、兼顾米质优、抗性好”的育种目标。“米质优的品种一般存在抗性差的问题,抗性才是品种持续保持生命力的保障。”王榕宁对记者说。

此前,公司水稻品种选育一直非常注重产量和米质,但在抗性方面却是一片空白,尤其是对于水稻品种最主要也是最严重的病害——稻瘟病,根本没有抗源。

通过多方了解,王榕宁发现广东阳江、湖北恩施等地区都是较好的稻瘟病抗性鉴定区,如果能把公司的种子拿到这些地方进行抗性鉴定,就能较好较快地查出结果。考虑到阳江离三亚较近,为方便开展工作,王榕宁把阳江作为主要抗病性鉴定点。

说干就干,经过一系列沟通协调,王榕宁在2008年当年就把一大批材料送去阳江,并进行蹲点跟踪。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细心筛选,终于有所收获。他和伙伴们选育出的博Ⅱ优767,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遭到台风袭击的区试中,在同组其他品种受到较大影响的情况下,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顶住了台风的袭击,优势明显,增产显著。其培育出的水稻做出的米饭软硬适中,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叶瘟也达到抗级以上水平,白叶枯达到中抗级别。由于米质、抗性、产量俱佳,博II优767审定仅仅两年,就成为海南市场及农户的“新宠”。

家庭事业求兼顾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因为王榕宁育种工作的特殊性,夫妻俩住的地方相距百里,隔几个月才能见一次面。

2002年王榕宁和妻子领了结婚证,可因为工作常年忙碌,竟然一直都未举办婚礼。直到三年后的2005年12月,王榕宁才终于和妻子举办了朴素简单的婚礼。新婚后才三天,由于工作需要,王榕宁就又回到了育种前线。

每年春节,正是三亚育种最关键的时候,连续几个大年三十,王榕宁都是独自一人在田间度过的。王榕宁有个调皮可爱的儿子,孩子总爱叫爸爸“宁哥”。有一次正是农忙时节,儿子在学校里发了高烧,王榕宁直到周末才知道,心中无比愧疚,儿子却说:“宁哥,没事儿,我能照顾好自己!”

家人的理解和包容,让王榕宁深感宽慰,王榕宁也非常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多做家务、多陪儿子。在王榕宁的世界里,种子、妻子、儿子,一个都不能少!

在被问及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时,憨厚的王榕宁笑着对记者说:“开始的时候是因为生活需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自己选育的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就很有成就感。”

作为农民的儿子,王榕宁深知种子对于农民的意义。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并不满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如今,王榕宁早已将选育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品种确立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并立志为此不断拼搏下去。

作者:王小青 甄博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