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化党建 > 员工风采

我们的春耕向太阳

时间:2015-04-15     来源:中种公司、中化化肥
视力保护色: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万物复苏,大地回暖,正是春耕的季节。中化化肥和中种公司的同事们为保春耕,加班加点、不辞辛苦,朝气蓬勃、有条不紊地抓紧开展各项春耕备战工作。

绽放的“向日葵”

为了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保持油料种子业务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中种公司业务拓展部“向日葵”业务团队奔赴内蒙古、新疆、东北三省等地,紧锣密鼓地开展市场调研、走访销售渠道、摸清行情。

清晨的寒露,浸透了他们的裤腿,渗进了他们的鞋袜,西北特有的沙壤土也悄悄地钻进了他们的鞋底。日过晌午,高原特有的强光紫外线,照射着他们的皮肤,让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小鲜肉”变成了“老腊肉”。

“向日葵”团队的头花—辛华东,自1999年参加工作至今已16个年头了。他长期出差在外和爱人两地分居,“出差在外见不到孩子,想她的时候看到整片的向日葵,就像她在对着我笑,顿时欣慰不少。”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他从不把自己当领导看,起得比大伙早,睡得比大伙迟,身先士卒地诠释着中种精神。

负责产品开发的“老专家”马宗兴,一人负责全国的向日葵产品试验,每年从国外引进上百个向日葵品种中,筛选适合国内环境条件的新品种,工作虽然繁重而枯燥,可他从来不叫苦叫累,并且乐在其中。负责生产加工的左成山,一人负责两个加工厂的加工、仓储和发运工作,每年肩挑上千亩的制种任务。为了热爱的种子事业,甚至时常只身一人在他乡过年,却从不抱怨。

2015年,种业市场行情异常低迷。向日葵甜菜事业部坚守岗位,耕耘一线,力保业务逆势上扬。在沙尘漫天的沙漠,一张口就是满嘴沙,他们在昏黄的天空下走乡串巷;在人迹罕至的边境,一天行驶800公里成为常态,有时还要面对驶过无人区的压抑……但是他们坚定信念,勇于拼搏,他们深知,只有抢占先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强势地位。

热火朝天忙销售

这个春天,中化山东肥业生产厂区内,所有的车间都开足马力,积极备肥,一袋袋环保生态肥料,被“机械手”抱起,整齐地码放在货台上;一辆辆输送机,源源不断地将复合肥传送到货车上,通过轮船、火车,运往全国各地。在西北农资市场,农艺师也开启了他们的“乡间之旅”,帮助广大农民朋友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类疑难杂症。

“中化的复合肥确实不错,我去年就用过,你们的活动截止到什么时候?” 一位骑摩托车的农民急着跑来询问。“今天最后一天。”中化化肥的服务人员回答到。“银行卡都是媳妇掌管着,能不能宽限几天,我回家跟媳妇开车一起来买化肥?”说完这位农民自己也尴尬地笑了。

这是3月25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彭村乡方成村的促销活动现场。一些农民朋友被刷银行卡300元返现50元的活动吸引,纷纷要求这个活动能多做几天,当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活动现场的气氛更加火爆了,“我们信任中化化肥的质量,买的就是品牌。”

恰巧正在当地访问的加拿大钾肥CEO Jochen E. Tilk先生也走上前,仔细听中化农艺师讲解蔬菜种植知识和缓控释肥产品特点。虽然洋老板对中文不是很熟悉,但对蔬菜种植的知识和化肥的产品很感兴趣,还时不时与农户们互动交流,这也许就是中化品牌的影响力吧。

春节刚过,山东肥业营销部的马银龙就马不停蹄地奔赴河北省各个市场,与分公司的同事们一路走访蔬菜大棚与种植大户,在田间地头为农民兄弟讲课,开办一场又一场的新春促销会,还通过现场测土、示范田、农民会、观摩会、集市宣传等方式扩大产品影响力。“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带有‘中化’LOGO的复合肥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农户认可。这种感觉就像‘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所有的奔波劳累,都被认可、尊重所带来的兴奋冲淡了。”马银龙如是对记者说到。

南繁育种要坚守

早春二月,北方尚感春寒料峭,南方却早已春意盎然。海南的正午艳阳高照,田地里站久了就会汗流浃背,但南繁工作却紧锣密鼓。为了能尽快培育出绿色新品种,中种公司科技中心基因组育种部的张学堂和石义涛两位同事春节期间就留在了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实时保护这些珍贵的育种材料不被老鼠、鸟等“不速之客”吃掉。

作为一名见证科技中心成立与发展的老员工,张学堂已有三年都把自已的春节放在了南繁基地,“踏实肯干”是他的标签。而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新人,石义涛是一位戴顶草帽的憨厚小伙儿,微笑时候露出一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和黢黑的皮肤形成了鲜明对比,阳光下越发显得可爱,一谈到热爱的育种工作就滔滔不绝。

每天早上七点钟不到的样子,这一“老”一“少”就会穿着胶鞋,跨着自行车前往试验田,秧苗一旦下地,就要做好各项“保卫”工作。防鸟除了要搭好防鸟网,还要人工赶鸟,每隔2、3个小时左右,张学堂和石义涛就要进防鸟网赶一次鸟;为了防老鼠,他们还要在秧田边上围上一堵围档,两人一天下来能够围一两亩地……这些工作琐碎、繁杂、耗体力,但却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春节后直到现在,张学堂和石义涛都一直驻守在三亚育种试验基地,开展后续的各种田间育种和管理的工作。凭着一份对种子的信仰,他们坚守着、付出着、奉献着。

为农解忧的孔老师

“我们的一点点心意,您收下吧。”

“这万万使不得,我也就是给大家讲讲草莓种植技术而已。”

孔岑是中化化肥西北分公司的一名农艺师。他在陕西省户县大王镇开展草莓种植技术的讲座,原本计划两个小时的讲座,因农户们持续的提问互动,足足延长了2个多小时。会后,当地经销商为表示感谢,拿出一千元的课时费塞给他,他婉言谢绝。

每到这个季节,作为农艺师的他,背上电脑,拎着投影仪,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到处都是孔老师的课堂;田间管理、种植技术,都是他的讲解内容。去年, 孔岑在陕北主要苹果产区开展苹果高产创建试验,为保证实验效果,他从施肥到用药,从灌水到修枝,每一过程都尽量全程参与。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经他管理的果园,在当年套袋期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2000多个,套袋增长率达到了11%,最终测产数量较当地平均水平高出近25%。四年,一千四百六十天,他的足迹遍布西北各地,组织开展各类技术服务上千场,服务农民上万人次。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无数中化人为了保春耕,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心全意拼搏奉献,撒下希望的种子,期待丰硕的收成。

作者:刘璐、郎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