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化党建 > 员工风采

守望农田育花海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洞庭高科的研究员李海平

时间:2015-08-21     来源:中化集团
视力保护色:

在洞庭湖畔一片碧绿的棉田中,或红或白的花朵在茂盛的叶片遮蔽下躲避着7月烈日的炙烤。只见一位庄稼汉打扮的老人手搭凉棚, “你看这棉花开的花多好看哩!”最初绽放的时候是乳白色的,阳光照射下,随着花青素的增多逐渐就变成了石榴红色,你不觉得很神奇吗?”说完,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

田地中的棉花沟整垄齐,然而在老人的眼中它们却各不相同。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熟知各个品种的特征:“你看这一行长得瘦高些,这块就粗壮一些,那边的又繁密一些……”这位对棉花如数家珍的老人就是中化集团中种公司旗下洞庭高科的研究员、全国先进工作者——李海平。

精益求精 扎根棉田

“棉花在进行杂交制种的时候就要把这些雄蕊都赶在授粉前摘除,一个都不能落下。”李海平讲解着棉花杂交制种最关键的步骤,他笑着小心展开了近旁的一株棉花花苞,这朵花里面的雄蕊显得有些纤弱,也不见花药的踪影,“这就是棉花的不育系,它的雄蕊天然就不会传粉,用它制杂交种就方便太多了。”这种雄蕊瘦弱、没有花药的棉花胞质不育系6001A,就是李海平多年来研究的成果。

目前国内的杂交棉品种在棉花主产区广受农民欢迎,原因是杂交棉一般比常规棉增产20%左右,种植效益也同步增长。然而杂交棉花的制种需要人工摘除棉花的雄蕊后授粉,费时费工且难以保证完全去雄,无形中也抬高了杂交棉种的成本,影响了优良品种的推广,不利于农民的增产增收。棉花三系育种,利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制杂交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三系配套可以培育出具备优良性状的作物新品种,同时保持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我国的杂交水稻就是用这个方法获得突破的。

然而国际上对于棉花三系育种研究,开展近80余年却没有可用于实践的成果,已经成为了理论上的禁区。面对现实需求,如何破解杂交棉花的制种难,是李海平毕生研究的问题。

艰苦朴素 攻坚克难

初见李海平,他穿着工作服,脚上是方便下田的千层底布鞋,手边一个大号的不锈钢茶杯,再加上粗糙黝黑的皮肤,活脱脱一位庄稼汉把式;然而在提及棉花育种时,谈吐中却透着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与睿智。

由于目前可供雇佣的劳动力越来越少,李海平往往需要同时充当科研负责人、技工、农民等多种角色。都说科学家耐得住寂寞、脾气好,可李海平在田间工作的时候也是急脾气。一次喷洒农药时,因雇工不熟练业务,不小心误伤了棉花的育种材料。李海平着急得又是喷水又是喷施对症的药剂,后来更是亲自背着几十斤重的药桶,冒着烈日为棉花打药,一连几天茶饭不思地守在田里,直到药害症状缓解才放心。

熟悉李海平的人都说,那个能装1升水的大茶杯已经成了他的“标志”。因为需要长时间在实验田内观察记录棉花的各项性状,李海平经常要全神贯注地工作大半天时间,以至于经常忘了喝水。从实验田里回到办公室后,他一口气就能喝光茶杯里面的水。由于研究工作持续时间长,特别是夏季,要避开一天中的高温时段进行田间观察,李海平早上到达单位后就会直奔试验田。为了节约时间,每天晚上回家前,他都会把茶杯满上一杯水,方便第二天中午在结束工作后饮用。

“人家都说隔夜茶不健康,我这样喝了几十年,也没有什么问题嘛!”他笑着说。在最忙碌的季节,李海平为了保证科研进度,甚至每天凌晨5点就下田工作,晚上在田中待到8点,家也顾不上回,连续几天住在公司。刻苦钻研,勤奋简朴,是洞庭研究院院长蒋建为和许多同事对李海平的评价。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说到科学家的素质,李海平从读书时就已崭露头角。岳阳农家出身的李海平在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就考入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从“中国油菜之父”官春云院士。因成绩优异,毕业时,年轻的李海平被学校推荐参加湖南省优秀论文宣讲,并作为优秀大学生典型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毕业后,生性淳朴的李海平婉拒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怀着“让农民兄弟吃上油、吃好油”的想法回到了家乡,从事油菜育种工作,成功培育出了湘油12号、16号等油菜品种。

1999年,李海平赴美国学习,开始接触棉花育种。同时,在国内的一场意外使李海平在油菜领域多年的研究成果付诸东流。然而李海平并没有被挫折击倒,反而更加专注于棉花育种。他说:“育种就要一直做好失败的打算,失败了就要调整心态,再对症下药。”2002年回国后,几年内他就培育出了海杂棉1号等优秀棉花品种。

多年在田间一线兢兢业业的工作历练出李海平敏锐、精准的观察力。2003年7月,李海平在试验田间仔细巡查时,发现了3株瑟伯氏棉和陆地棉的边缘杂交后代中的不育棉。想到这可能是解决棉花杂交育种难题的钥匙,他便以此为基础,开始了漫长的摸索。

为了让雄性不育的性状稳定保持下来,需要连续进行多代杂交,并不断筛选综合性状突出的杂交后代。在湖南,棉花每进行一次杂交就需要耗费一年的种植时间,李海平为了加快科研进程,又亲赴海南基地,利用当地良好的光热条件在冬季进行加代种植,即使是过年也守在育种田。

8年后,李海平终于和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了棉花胞质不育系6001A。这个新的棉花不育系,使棉花三系育种得以实现,保证所生产的杂交棉种子纯度100%,解决了以往人工去雄制种成本高、产量低的难题,同时该不育系还具备了抗虫、抗病、高产、纤维质量好的优良特性。

一心扑在工作上,让李海平忽视了自己的身体状况,2009年,他因肾囊肿住院接受手术。术后,李海平没有遵从医生的建议卧床休养一个月,而是执拗地只在医院待了两个多星期便出院了,重新进入基地工作。“没办法,不去试验田里看看就不舒服!”他笑着说。

能这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李海平坦言:“其实我在家里啊,不洗衣服,不买菜,也不收拾屋子,有时候住在公司甚至都不回去”。起初担任李海平科研助手的夫人也不太愿意,然而李海平对于育种研发的热情慢慢感染了她。多年的习惯,让家人理解了李海平作为一名育种家对农业的热爱,并在生活中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李海平的故事还在继续,棉花胞质不育系6001A已经于2015年通过了湖南省品种审定,与之配套的恢复系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望在近年推出三系杂交棉品种,但他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他带领两名科研助手,申请了中化股份科技投入计划项目,继续拓展棉花三系育种研究,同时将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悉心传授,将棉花育种从种植、管理、记录到分析的全过程都手把手地教给同事,希望从团队中诞生出新的研究成果。

李海平常说:“6001A的成功还仅仅是开始,尽早培育出杂交品种通过审定,把成果大范围推广,让农民兄弟增产增收,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作者:邵华、李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