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化党建 > 员工风采

装置班组那些事儿

时间:2015-03-05     来源:中化泉州石化
视力保护色:

作为炼化行业崛起的新军,中化集团下属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简称中化泉州石化)的许多一线操作员工来自国内成熟炼厂。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经验以及工作习惯,在项目开车、装置运行过程中互相碰撞并产生新的智慧,大家都以高度的责任心,出主意、想办法,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为企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催化装置的“诸葛亮会”

“根据大庆炼化的经验,需要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增加蒸汽热源。这种设计很多老厂都有,可以有效防止出现一中、二中等分馏回流长时间建立不起来,导致吸收稳定系统热量不足的问题。”乔海波来自大庆石化,多年经验加上北方人豪爽的性格,总是直言不讳。

来自四川达州炼厂的操作员刘文汇对此表示赞同并补充:“足够的蒸汽热作为补充也有助于缩短吸收稳定系统的开工时间,尽快使催化汽油、液化气等产品质量合格。若出现长时间产品不合格的情况,会造成吸收稳定各塔满液位、系统憋量,这时候把不合格的产品大量送到罐区,安全隐患较大。”

“我认为可以不加蒸汽热源。我们在青岛炼化开工的时候就没有加,催化裂化装置处理量达340万吨/年,这样大处理量的催化裂化装置分馏中段回流流量大,热量充足。只要分馏系统及时建立回流,吸收稳定就能有足够的热源,而且分馏二中回流与回炼油共用一台泵,不存在二中回流不能建立的情况。”来自青岛炼化的律军提出反对意见。原来,乔海波等人的想法,虽然可以保证热源充足,但增加了投资、工程量,将会延长施工时间。为了工作,律军只好“得罪”好哥们了。

催化装置处理量大,装置的吸收稳定系统对热源需求多,在装置开工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热源对吸收稳定系统升温、升压,才能保证装置顺利开车,产品尽快合格。否则,不仅装置开车不能保证,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确定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到底是否需要增加热源,泉州石化炼油一部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杨同民组织工艺技术人员、设备工程师、有经验的操作人员进行研究,征求意见,寻找解决办法。

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杨锐曾经参加青岛炼化开工,也十分赞成律军的意见。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执己见,争论不休,并且各有道理,都有在其它炼厂的经历做支撑,到底哪个方案可行?

经过综合思考大伙的意见,杨同民最终决定:“根据调查以及大家的讨论,结合最近几年大处理量装置的开工经验,特别是考虑到开工时间限制等问题,我们决定取消新增蒸汽热源的方案。但是,为了预防在装置开车期间出现吸收稳定系统热源不足的情况,我们必须做好预案,提前制定预防措施,保证装置顺利开车。”

活跃的班组大家庭

中化 泉州石化产品精制、气分和MTBE三套装置(以下简称气分三套装置)属于联合装置,点多面广,互相关联。装置运行团队中,近一半来自国内各炼厂,另外一半是新毕业的学生。为了加快融合,运行部经常召开沟通会,组织师带徒等交流活动。

“甲醇与水是完全互溶的,在进料负荷和进料中的甲醇含量一定时,甲醇萃取塔的萃取水量越大,甲醇回收塔的处理负荷也随之增加,导致甲醇回收塔返回甲醇萃取塔的萃取水中甲醇含量高,不利于萃取水对醚后C4中甲醇的充分萃取。”又到每周沟通会时间,气分三班班长彭启红首先抛砖引玉,提出观点。

技术质量部工程师张健、廖槐忠紧接着提出自己的意见:“萃取水量少,有利于节能降耗;但萃取水量过少,会造成萃取塔顶萃余C4中甲醇含量超标,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化验分析的结果来调整操作。”

中化泉州石化的许多熟练操作员工技术过硬,经验丰富,在原企业都是数一数二的技术能手,都有自己的绝技、绝活儿。来到泉州石化后,各部门大力开展企业文化融合,使他们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逐渐在日常工作中挑起了大梁。

气分装置一班班长任新每次上班都会带领班组成员围绕生产装置,查找漏点、发现问题,周而复始,像传送带一样不停息地做着“微改动”;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杜焕新经常在难得的空闲时间里,钻研技术资料,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熟练工艺操作,掌握更多的生产技术;青年员工文超每天在现场都有问不完的问题……

高度现代化的一流装置,需要一流的合作精神,中化泉州石化一线装置生产团队像一个大熔炉,更像是一个培育卓越文化的大家庭。对所有员工来说,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共事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大家在融合中共同创造并见证着公司的辉煌和奇迹。

作者:纪天宝 黄彦彪 曾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