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化党建 > 员工风采

“火眼金睛”——记舟山国储土建技术专家谢贱根

时间:2016-03-15     来源:中化集团
视力保护色:

在岙山岛上,老谢是个名人:听着钻机声,就能大致判定开钻的土层;看看钻渣色,就能判断出入岩深度。用钻机长尹师傅的话说,谢工那是相当厉害,有一双“火眼金睛”,大家十分信服。

这个令人佩服的谢工就是在舟山国储工地上已经干了十年的土建技术专家谢贱根。作为土建工程师,老谢大部分工作内容都在地底下,参与管理的基桩超过2万根,总长度可铺一条连接北京和上海的铁轨。“他打下的基桩撑起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石油岛。”舟山国储总经理钱立新如是说。

拼的是专业水准

谢贱根大学一毕业,就“滚摸爬打”在施工一线,从未离开。2006年,老谢加入舟山国储,全程参与了国储一期、二期土建桩基施工,“如果一个储罐造价5000万元,至少有2500万元在地下,地基处理是工程中最关键也是隐蔽风险最大的环节。”老谢深知地下工程之重。

岙山岛地基异常复杂:既有坚如磐石的天然地基,又有大批淤泥、农田、滩涂聚集的“高危区域”,一些同行和技术人员对此十分头疼。从进入工地第一天起,老谢就跟地下较上了劲,和同事24小时轮流住在了现场,地质结构、地层构造、桩基类型、取样验土……他都如数家珍,“桩机施工,10分钟不盯住现场,一些数据就很难核算和恢复。”一期项目部分桩基埋深仅达到70多米,而老谢只要看到泥浆内沉渣颜色,就能马上判断出入岩的深度,测量结果丝毫无差。

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地层情况更为复杂,基岩埋深创下同类基桩难度之最。有了一期的经验教训,老谢在项目设计之初,就组织了攻关小组,对二期项目30座储罐基础的桩基选型、施工工法等进行研究,收集了国内外几十种桩基类型和施工方法,并集中选取了两种桩型、三种桩机进行交叉作业,有效解决了深埋基岩的基桩入岩问题。

靠的是“盯、关、跟”

“桩基施工,靠的就是现场‘盯、关、跟’(紧盯现场、闭环管理、跟踪执行)精神。”谢贱根说。随着工程的开展,施工现场最多时有80多台桩机24小时运转,一天成桩达三四十根,埋深可达2000米。“这么宏大的施工场面仅靠十多个人,就算不吃不喝地盯现场,也难免有疏忽,必须发动大家。”老谢说。

为更有效地强化管理,老谢结合施工规范和岙山岛地质特点,把所有流程都编制成表单,要求现场工人随时记录,定期抽查。当施工管理人员拿到表单时傻了眼,每次记录都要加减运算,现场多数工人根本没经过专业训练,这流程能用好吗?工人不会,老谢就通过管理人员,跟现场工人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帮教,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工人们正确使用表单,进行流程控制。

正是这套含金量极高的流程控制表单和快速高效的培训,舟山国储不但造就了一个优质工程,也培养了一大批来自一线的“土专家”。“现在只要是岙山出去的施工队,在很多的项目上都是免检单位,直接进场。”老谢十分自豪。

在老谢和团队努力下,一期项目10500根基桩,一类桩比例高达94%以上;在刚刚结束的二期项目桩基工程中,8040根基桩,一类桩比例高达95%以上,所有指标超过国家优质工程标准。

愧疚的是亲情

2006年,老谢加入舟山国储后就把家安在了海岛,对于远在千里之外江西老家的父母难以照顾。

2009年初,二期项目可行性报告审批进入冲刺阶段,老谢每天在设计院和施工现场来回奔跑,直到接到电话,才获悉母亲因高血压不慎摔倒已病危,赶到家已错过最后一面。2013年,二期项目刚全面铺开,老谢接到了急电,匆匆赶回老家为父亲送终。仅过三天,他又出现在施工现场,臂肩上的黑纱和突现的白发,显示出他强忍的悲痛。

而正是由于老谢和团队的辛劳付出,舟山国储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化学工业建设工程设计一等奖、“钱江杯”勘察设计一等奖。2015年5月25日,老谢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代表,在施工现场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这一天也是他最为激动的日子。

相对于世界上的壮丽山河,地底下的神秘莫测更能激发老谢的兴趣,岙山岛上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块岩石都寄托着他的梦想。“这里有条件建一座地下‘金茂大厦’。”谈到这个宏大工程,老谢格外兴奋。

作者:程文涛